2011.04.26 Rocket
先來談談文章標題。(這人怎麼每次都要從文章標題開始談起?)
話說,這跟許多電影預告時旁白使用的台詞如出一徹,尤其是在一些輕鬆詼諧,又溫馨感人的男女情愛羅曼史電影裡,這樣的Meet Somebody用法非常頻繁。於是,本篇文章的標題,就因此帶出了些許浪漫,些許偶然,又存有些許夢想的形象。
這次的前言比較短,總而言之,這篇討論的問題存在於男女之間,更正確一點來說,這跟女生們比較有關係。
為什麼呢?
你還問我為什麼?還不就是女孩子想盡辦法想讓自己看起來說起來做起來都看起來很可愛。
說起來,會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在ptt八卦板上看到有人分享了這樣一篇文章。
關於這篇文章,說實話,裡面帶有非常濃厚的男性刻板印象,也帶有非常濃厚的以西方為尊的態度,基本上,是一篇全然曝露西方國家毫無廉恥的高傲的文章,因為這篇文章的立論,在根本上是以把台灣社會視為比澳洲低下的角度來探討問題。
就拿該篇文章作者認為台灣服飾店不斷把男生變娘這一點來看,光就作者具有這樣的思想與判斷,就代表了在他心目中所謂的男性,就必須成天穿著深色的衣服,並且拒絕一切花花綠綠的裝飾品,這也許跟國情有點關係,老實說,具有荒野拓荒經驗的國家,他們對男性的要求與標準,可能會和中國社會固守土地安穩向上的趨向很不一樣。
換個角度來看,在這位澳洲人驚訝於台灣男女性別混淆如此嚴重的時候,他其實已經率先承認了他自己本身國家裡,關於男性女性被限制在刻板男女形象中的問題,也就是說,實際上這位澳洲人表現出來的,對於性別之間區分的特徵,其實是非常不自由的。
沒有人說不能賣hello Kitty給男生,也沒人說男生就一定要有男子氣概,如果今天台灣的傳統是只要身為男生身上就一定要有龍刺青,並且只能穿黑色的衣服,走路一定要大外八,那麼這位澳洲人說不定就會認為台灣男生其實在作為一名男性的時候,具有非常特殊的男子氣概。
不過說到底,那也不過是這位文章作者,拿他自己具有的男女刻板印象,去評斷另一個不在他男女形象規則裡的社會狀況而已。我們也許可以比較激烈並且自傲的說,台灣之所以會有他眼中那些性別混淆的情況,是因為我們的男女劃分並沒有這麼不自由,這些在他眼裡看來大概有點脫離常軌,甚至是落後的部分,實際上才是真正進步的自由,至少我們的男生還能穿著粉紅色襯衫在路上到處亂走,當然我不知道澳洲情況如何,但我猜想那位澳洲人,大概寧死也不願意穿上任何跟粉紅色有關係的衣物,而這,就是走在狹路裡的最好證明。
該篇文章連結底下的評論,還有很多人跟這位澳洲人一樣,認為男生就應該有男生的樣子,而女生就應該要有女生的樣子,光就這樣一個現象,就能很深刻的討論許多,說不定還能寫篇牽扯到東西方文化的論文,不過在此我們並不討論這些問題。
總之,那位澳洲人觀察事物的觀點非常有趣,當然也給我們很多啟發,包括澳洲人本身帶有的性別刻板印象,台灣本身性別區分的問題,還有所謂西方國家的沙文主義。
不難了解,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是以西方國家為標準,在衡量何謂文明,何謂開發國家,又是什麼叫做進步。
我相信,如果去稍微探討一下中間區分的標準,你會發現這些標準都是從西方國家那裡來的,而這些標準是把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當成西方國家,以他們的地理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環境,來評斷一個所有一切都跟他們不一樣的文化。
這樣的一種評斷究竟公不公平?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也許我們該想想,拿西方國家標準為自己打分數,是不是會讓自己的存在消失殆盡?
雖然該篇澳洲人的文章具有上述幾項特徵(當然,我們也不能怪他,畢竟對方就生長在那個環境裡,一棵樹被培養成盆栽以後,你還要他頂天立地的生長,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不過我相信他對於女生的觀察,指出了目前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也許我們該來問問女生們,為什麼你想要變可愛?
我相信有許多人會說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但我要問的是,既然是為了自己,那你幹麻不把自己弄得健康一點就好?
而且為什麼許多女生對自己的要求不是變漂亮,而是變得可愛呢?
一個可愛的女生,究竟需要有什麼樣的特殊條件,才能被稱得上可愛呢?
首先,可愛的女生身高一定不會太高,太高的女生人們通常不會覺得她可愛,而矮小的女生則能順理成章的跟可愛掛上邊。
第二,可愛的女生講話必須要像那篇澳洲人文章裡講的那樣,具有12歲小女孩的特質。
第三,可愛的女生會用可愛的東西,而不管這些東西是否有用處,也跟那篇文章裡講得如出一徹。
第四,可愛的女生辦事能力不是很強,她們時常需要旁人的幫助。
第五,可愛的女生在穿著上,絕對要非常飄逸可人,關於這項的經典表現,我想大家可以參考所謂的早安少女組。
以上暫且列出以上五點,作為可愛女生普遍的形象。
現在來想一想,這五點可愛女生的特徵,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又或者,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執著於把自己變得可愛?
我想,這問題的答案大多數人應該都很熟悉。
當有個高個女生認為自己長得太高,她通常會遭遇的困境,就是可能會沒人找她當女朋友。
當一位女生因為想讓自己變得可愛而開始使用什麼「水水」之類的疊字藝術時,她之所以會這樣做的背後原因,百分之百是因為她覺得男生們喜歡聽。
當女生們開始蒐集一些可愛的東西來襯托自己的可愛,而不管那些東西是否有用處時,其實她們在自然而然的狀況下,做了男生眼中可愛女生會做的事情(我相信,她們之所以會這樣做的背後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當她們對男生們說:「這東西沒用但是它好可愛」的時候,男生們都以一種無可奈何的虛榮接受了她們,說不定還會拍拍她們的頭,罵她們一聲傻瓜)。
很好,講到這裡,我想剩下的第四與第五點也不用多解釋了,會形成這兩點的原因,跟上述這些特徵背後的原因是一樣的。
可愛這詞彙,在目前的狀況來看,基本上它所代表的意義已經有所變質,它成為了某種「弱者」的代名詞。
我們通常在稱讚一位女生很可愛的的時候,通常是她們表現出某種狀態無能的時候,比方說,像那篇澳洲人文章裡講的,蒐集一些沒有實質效益只會佔空間的東西的時候,或是在她們無理取鬧像個幼稚小鬼的時候,而這些可愛的女生還常常具備小動物般的容貌,拍照的時候喜歡嘟嘴睜大雙眼,模仿不知道哪位攝影師發明的大頭貓系列。而你不得不承認的是,一個女強人讓你覺得很可愛的時候,也是她們不展現能力的時候,許多人喜歡女強人的反差感,就是喜歡她們在某方面的弱勢。
在這邊要先提及一些動物行為學的知識。
據說小動物們生得圓圓小小,是有原因的。在自然界中,生得圓圓小小的動物是弱者的象徵,這代表了他們需要被保護,也代表了牠們並無法成為同類競爭者。
女人想要裝可愛的心情,如果套用動物行為的這則理論,我想,有個非常合理的答案呼之欲出了。
當一個女生開始以可愛為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時候,偏激一點來說,她在那一瞬間就已經承認自己是人類社會中的弱者。
嘟嘴拍照,把眼睛睜得特別大,把自己弄得特別瘦小,在動物行為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想要偽裝成沒有競爭力弱者的努力,如此一來,就能得到社會上所謂強者的眷顧,而這些強者是誰呢?理所當然的是男性們。
有種古老的說法是,女生一定要懂得燒菜洗衣並且還有撒嬌。但是這三項條件訂立的標準,不過就是繞著男生轉而已,如果沒有男生的存在,我想這三項規範女生的條件也會跟著消失,因為如此一來,在社會上就不再有因性別而區分開來的強者與弱者,女生就不再需要這些會讓男性認可的弱者行徑了。
反向思考一下,當女生開始以「可愛」作為衡量自己的標準,那麼她就在那一瞬間承認了自己在社會中的弱者地位。
於是她做可愛的事情,做可愛的裝扮,說可愛的話,並且竭盡所能的把自己打造成好聽點叫可愛,難聽點叫做腦殘的形象。
女生們,不得不否認的是,許多人會下意識的讓自己在男生面前顯得沒用。
比如說,拿不到高處的東西也不去找椅子,而是掙扎著在原地等男生來幫忙,並且把一切原因歸咎到她不高的身高上(現在另開GOOGLE搜尋關鍵字「可愛女生」,你就能在某篇網誌裡發現這樣的一則實例,並且當時那位男生真的覺得這位女生很可愛,在此引證為本文思考立論的證明之一)。也許有人會說,嘿我覺得那個女生不是故意的,但真的碰到這樣的狀況,難道女生不會存著一種利用自己先天條件來鞏固自己「必須要被保護」的形象嗎?
有許多女生在碰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不先去找把椅子解決問題,而是站在原地等比她高的人解救她,本身就是件奇怪的事情。
我們常常聽別人說,女生要留一點面子給男生,這句話其實根本上的意思,就是在叫女生們記得要維護男生們生為強者,與生俱來的自尊心。當男生們發現女生並不比自己弱小的時候,就會跟獅群裡的公獅某天突然發現小獅子們都長大還長了鬃毛一樣,會產生想要把她們毀滅的衝動,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女生是比他們還要弱小許多,必須要被保護的生物。
為什麼女生會想要變得可愛?
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女生自願把自己矮化的危機,因為可愛的標準並不是女生自己訂出來的,就跟帥的標準絕大部分也不是男生訂出來的一樣。
當女生覺得自己應該變可愛的時候,那就是她認為自己目前的形象不夠像個「弱者」,而必須要把自己弄得更沒有力量一點。
我不會說這裡面是受到男性沙文主義的影響,因為從動物行為的角度來說,女生們這樣的行為,說不定正說明了人類社會中強與弱的劃分,是以性別作為標準,但說到底,這樣一種可愛化自己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否定自己具有能力的表現。
我想很多人都沒有去想過,其實當妳決定要把自己變可愛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承認了自己的無能。
也許有人會覺得,女生被認為是弱者,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屬於女生的利器,她們能夠不構成威脅的成為一種威脅。也許這樣的一種說法裡的確帶有某種真理,只是我們無法確定那究竟對不對?因為女生首先是對自己身為弱者這件事有了認定,才會有那樣的反應,在這當中究竟有沒有什麼生理或心理的問題,還是值得懷疑的地方。
回到澳洲人的那篇文章,他提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透過媒體宣傳的女生形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不止郭彩潔的汽車廣告,最近美麗日記充滿童話風格的面膜廣告也起人疑竇,因為這兩則廣告裡面一點也沒有強調女生的自信與能力,而是強調只要擁有這些產品,你就會成為一個能夠被男性接納的弱者的事實,而且重點是,這兩則廣告裡顯示出的女性特徵,根本就是在叫所有人假裝自己只有12歲。
當然,性別議題已經不是什麼新東西,光看那位澳洲人觀察到的台灣性別混淆的問題,就能知道台灣其實在某些方面的進展,要比澳洲多元自由得多,我們不再以二元的方式把世界區分為男性與女性的世界,女生現在可以穿得很MAN而男生可以穿得很娘,這些都漸漸不再是問題,只是關於男女的認知,我們還是存在著根本上的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被隱藏著,它事實上並沒有消失,而是被隱藏到許多沒有言明的地方,比如說,像上上一段講的那兩個廣告裡。
我們現在會認為女生不一定要會做菜,也不一定要生小孩,男生可以喜歡HELLO KITTY,而且還可以開小台喜美,但是我們卻還是在無形中要求女生往可愛的路上走,很顯然的,關於性別上過於明顯的區分已經過去,留下的是隱隱的,暗藏在價值觀裡,那些常人總是接受,卻很少去思考為什麼的文化走向裡。
女生嘟嘴拍照,難道不是把自己弄得圓圓小小,呈現自然界中弱者的方式而已嗎?
面對這樣一張照片,也許該來深思一下,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觀,造就了照片中女生所認定的可愛形象,而如果今天我們的標準是智商低下才是可愛的話,會不會明天一覺醒來所有人都變成白痴了?
嗯,仔細想想,這非常有可能。因為現在有很多女生都假裝自己非常無能,如果有天她們把自己裝成腦袋有問題,那大概也是種自然表現吧,並且可以預見的是,還會有大把的人為此而感到沾沾自喜。相同的,要是有天我們對好男生的標準變成了腦殘,那腦殘說不定也會成為一種人人努力的趨向。
也許女生們該仔細想想,妳所認為的「可愛」標準,究竟是從哪來的?它有什麼用意?又為妳自己的存在定了怎樣的形?
同樣的,男生也可以仔細想想,你所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標準究竟是建立在怎樣的一種思想上?而你又真的一定要照那樣的標準去做嗎?
----------------
後記:
文科學生有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常常惹人生氣。
寫這篇文章的人,在不久前用這篇文章,好像就惹了人生氣。(當然,只是好像而已,說不定我自己本身認知錯誤)
也許我們很愛鑽牛角尖,而那些牛角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無關緊要,但是如果把這些看作對生活的一種提醒,或許就能夠不那麼氣憤。
畢竟世界上還是有男生與女生,總是要互相共存,你總不能否定自己的老爸,然後說他不存在吧?
提出問題之後,很多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那是因為被提出的那些問題根本上是沒有辦法被解決的。
就像上一篇在講的學生家長問題一樣,基本上那個問題沒有辦法被解決,那麼,提它出來幹麻呢?
與其說是控訴,不如說是作為一種提醒,因為你總不能認為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存在得理所當然。
既然有這種可能性,參考一下就算你認為裡面講的都是廢話(以比較不禮貌的形容來講,就是個屁字也),那也還滿有趣的。
蘇格拉底被抓來殺,其實說不定根本沒有高深的理由,只是單純的因為他太討人厭了也不一定。
誰知道呢?